114年 | 學測,自然頂標一篇入魂,要攻頂看這邊就夠了
114年學測
自然頂標一篇入魂,要攻頂看這邊就夠了
面對新制學測的慌張與不安,想找到方法,你一定要看這篇
面對新制學測的考後聲浪,你很常有所聞
「看懂題目寫不完,先寫題目又不懂寫什麼」
「素養題就是這樣,在有限時間內的考你大量閱讀能力,準備了半天結果像在裸考」
「我沒有念耶!結果分數出奇的高,答案都在圖表文字敘述裡,很簡單啊!」
究竟新制與舊制學測究竟有何差異?
用舊式培訓方式來應對新制考題,你將落得何種下場?
新制自然考題如何準備?你又該有什麼樣的心理建設?
新制學測自然全面剖析!看這篇,讓你一次掌握所有關鍵情報!
|一、新制考題的演化與新舊差異的分水嶺
- 105年為新制考題的萌芽期
- 108年開始素養試題逐漸成熟且延長作答時間從100至110分鐘
- 110年學測出題方向定案
- 111年第一次新制考試卷卡合一
- 112年考題演變的趨勢推進
年分 |
總題數 |
基本考題 |
圖表推理 |
閱讀剖析 |
跨章跨科比例 (佔題數/總題數) |
113年 |
56 |
28 |
20 |
8 |
4/56 |
112年 |
60 |
21 |
22 |
17 |
12/60 |
111年 |
60 |
25 |
24 |
8 |
5/60 |
110年 |
68 |
26 |
20 |
19 |
3/68 |
A.基本考題:
閱讀完必修物理、化學、生物、地科即可得分之基本題型;可能具些許變化的題型出現,但基本上認真程度都會反應在這些基本題目的答對率上,即有認真就有分數的部分。
B.圖表推理:
從圖表中歸納資料找尋答案,答對關鍵並且結合你必須具備的學術知識。
根據所學內容大多可以找到答案,偏向檢測學生「探究與實作」的能力。
需要有「觀察→提問→方法→歸納」的能力就有辦法寫出正確答案!
C.閱讀剖析:
可能涉及前所未聞的自然「專業文章」或「公式」,須從字句中找出解題的方法或方向
此為新制學測中決定頂標的關鍵,難度較高且需花時間思考的題型,難以從所學的內容中翻找出答案,也是一般人所謂的「念了課文也不一定會,而不唸也可能寫對」的部分。考好的關鍵在於:平常是否涉略新知文章、是否有思考歸納的習慣。
二、未來的考試方向從此刻走起,新制考題3年考試大比拚
1. 三年自然級分比較:以訛傳訛的今年變難明年變更難,有級分上的依據嗎?
歷屆學測自然頂標皆為13、14級分,前標為11、12級分,故欲考取頂大學同學至少需以13級分為最低限度。自然出題方式有逐年靈活且變動,但級分仍與歷屆差異不大,表示難度上並沒有太大增加。
自然 |
113年 |
112年 |
111年 |
110年 |
109年 |
頂標 |
13 |
13 |
14 |
13 |
13 |
前標 |
12 |
11 |
12 |
12 |
11 |
2.考題的重點主題有哪些:針對大考中心所給的考試範圍,重點常考主題有哪些?
在過去學測自然中,與111~113年新制學測的考題內容,除「閱讀剖析」為另需深度思考理解外,其他變化應用題並沒有偏離歷屆常考重點主題太多。這點可利用篇章最後的「110~113年新制學測的自然四科考題重點主題全面剖析」,來抓取未來該重視的考試方向。
3.跨科素養的題型比較(沒有出現在課本內容中的):單純念好課本範圍內真的能考好嗎?
大學學測命題原則,第一是不能重複,大考曾出過的題目不可再出現,第二是不能抄襲教科書、參考書。然而從上述「新制學測題型配比量表」可知,課本內基本知識的題目在近三年來(110~112年),皆只佔1/3~1/2之間。
其他1/3「圖表推理」必須要會將所學「活用」,最後1/3「閱讀剖析」需要具備將新知看完後立即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法,這絕對不是考刷題硬背能夠練出來的!你一定要特訓自己在訓練新知能力上,否則練習課本的內容題目再多,不懂活用甚至思考,自然的成績一定不會到太漂亮。
4.題目字數/頁數:閱讀理解能力與速度該如何培訓?限時、多閱讀、將解題練到反射
- 歷屆自然考題字數彙整
學測年分 |
頁數 |
字數 |
圖表數 |
考試時間 |
113年 |
19頁 |
1萬1600字 |
28張 |
110分鐘 |
112年 |
19頁 |
1萬3000字 |
41張 |
110分鐘 |
111年 |
19頁 |
1萬600字 |
38張 |
110分鐘 |
110年 |
19頁 |
1萬500字 |
32張 |
110分鐘 |
112年學測閱讀字數高達1萬3000字,判斷圖表數量高達41張,很明顯地練好學測另一項關鍵在於「速度」,更精闢的說法應為「理解速度」,快速看懂題目,抓到問題點,並且有辦法從文字敘述與圖表中找到破題關鍵,絕對是拿高分的重要因素。
三、身為考生的你,懂得以下三點,讓你準備學測游刃有餘
1.基礎自然知識建立,常考重點題型熟練 穩穩拿下基本分數
2.嚴格把關練題時間,強迫提升理解速度 確保完成全部題目
3.習慣吸收生活新知,定期閱讀科學新知 與時並進思緒提升
學習的方式與目的,在新制課綱的改革下已越趨明顯,若還在土法煉鋼只單純刷題卻沒有學以致用,即便筆記整理得再漂亮與完整,無法靈活運用終究會被未來淘汰!被淘汰的不是你的努力認真,而是你對於遠見的缺乏!
新制學測下的失敗者,將會是故步自封、不動轉圜的人!以上三點將會是未來學測自然攻頂的不二法門。
你有想過嗎?即便題型再怎麼轉變,出題方式再怎麼新穎,為什麼你的老師總有辦法為你解答?
四、結論:若要考好當年度的學測該如何準備?
結論就很簡單的一個字:「懂!」
你懂,你能解釋到連12歲的小朋友都聽懂
你懂,你能將此理論應用到各種不同領域
你懂,你能面對千變萬化的出題方式仍能找出答案
學習是概念,練題是基礎,模考試經驗,聯想是應用
看得再多、寫得再多、讀得再多,如果不懂硬塞,或是邊寫邊看著詳解作業,其實學習到後來卻發現結果不盡理想,不僅僅讓人心情低落,更可能否定自己。
不論是否哪一科、哪一領域,108新綱的核心概念,在於培訓出學生的「學習能力」當下看完文章能否抓出重點、理出思緒、列行延伸、下定結論。
這結論不單單是老師所擁有的能力,身為學生的你,也一定有辦法學以致用!共勉之!五、補充:新制學測的自然四科考題重點主題全面剖析
地科
主題 | 知識點 | 114年 | 113年 | 112年 | 111年 | 110年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地質學 | 地震(原因與波速) | 1 | 1 | 1 | ||
地質學 | 地(質)層年齡判斷 | 1 | 2 | |||
地質學 | 地質作用 | 2 | 1 | 1 | ||
地質學 | 放射性元素訂年 | 1 | 1 | |||
地質學 | 煤層探討 | 1 | ||||
海洋水文 | 潮汐形成與高低 | 1 | 2 | 1 | ||
海洋水文 | 海鹽分布 | 1 | 1 | |||
海洋水文 | 海面高度與流向 | 1 | ||||
海洋水文 | 海洋相關內容 | 1 | 1 | |||
氣候 | 颱風與氣旋風向 | 1 | 1 | 2 | 2 | |
氣候 | 乾溼溫度計 | 1 | ||||
氣候 | 降雨量表格與水氣凝結 | 2 | 1 | |||
氣候 | 氣團與衛星雲圖 | 1 | ||||
氣候 | 氣候變遷(溫室臭氧層) | 2 | 1 | 2 | ||
氣候 | 大氣其他 | 1 | 2 | |||
天體 | 宇宙行星基本認知 | 1 | 1 | |||
天體 | 恆星外觀與溫度 | 1 | 2 | |||
天體 | 恆星觀看與緯度關係 | 1 | 1 | |||
天體 | 天球運動 | 1 | ||||
天體 | 望遠鏡觀星 | 1 |
生物
主題 | 知識點 | 114年 | 113年 | 112年 | 111年 | 110年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細胞 | 生物細胞觀察 | 1 | ||||
細胞 | 細胞種類 | 2 | 1 | |||
生物分類 | 生物分類 | 1 | ||||
生物分類 | 原核真核比較 | 1 | ||||
生物分類 | 植物分生組織 | 1 | ||||
生物分類 | 植物與區域氣候關係 | 1 | ||||
基因與遺傳、天擇 | 減數分裂 | 1 | 1 | |||
基因與遺傳、天擇 | DNA與RNA機制 | 1 | 2 | 1 | ||
基因與遺傳、天擇 | 核甘酸組成 | 1 | 1 | |||
基因與遺傳、天擇 | 孟德爾遺傳實驗 | 1 | 1 | 1 | ||
基因與遺傳、天擇 | 生物演化與天擇 | 6 | 1 | 2 | 1 | |
協調恆定之運作機制 | 血管脈搏與血壓探討 | 1 | 1 | |||
協調恆定之運作機制 | 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 | 1 | 1 | |||
協調恆定之運作機制 | 生物能量消耗 | 1 | ||||
協調恆定之運作機制 | 體內調適 | 1 | ||||
協調恆定之運作機制 | 酶催化劑 | 1 | ||||
協調恆定之運作機制 | 生長激素影響探討 | 1 | ||||
協調恆定之運作機制 | 懷孕激素探究 | 1 | ||||
病毒與疫苗 | 病毒感染與認知 | 2 | 2 | |||
病毒與疫苗 | 抗生素抗藥性 | 1 | ||||
病毒與疫苗 | 疫苗施打效能探討 | 1 | ||||
病毒與疫苗 | 生物防衛細胞 | 1 | ||||
其他 | 標本製作 | 1 | ||||
其他 | 碳循環 | 1 | ||||
其他 | 黑潮與鰻魚產卵關係 | 1 | ||||
其他 | 人口變化 | 1 | ||||
其他 | 能量塔 | 1 | ||||
其他 | 血球之光的反射 | 1 | ||||
其他 | 捕蠅草之捕蟲機制 | 4 |
物理
主題 | 知識點 | 114年 | 113年 | 112年 | 111年 | 110年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運動學 | 自由落體變化(空氣阻力) | 1 | 1 | |||
運動學 | 動能與速率探討 | 1 | ||||
運動學 | 力與牛頓第二定律 | 1 | 1 | |||
功與能 | 能源轉化與計算 | 1 | 1 | 2 | ||
功與能 | 功能互換 | 1 | 1 | |||
光與波 | 波(光)的折射 | 1 | 1 | 1 | ||
光與波 | 干涉繞射 | 1 | 1 | |||
光與波 | 都卜勒效應 | 1 | 1 | 1 | ||
光與波 | 波的頻率波長週期關係 | 1 | 2 | |||
光與波 | 電磁波相關性質 | 1 | ||||
電與磁 | 磁力探討 | 1 | ||||
電與磁 | 電磁感應 | 3 | 4 | 2 | ||
量子力學 | 量子力學發展史 | 1 | 1 | |||
量子力學 | 四大交互作用力 | 1 | 1 | 1 | ||
量子力學 | 萬有引力計算 | 1 | 1 | |||
量子力學 | 作用力與天氣探討 | 1 | ||||
量子力學 | 行星運動 | 1 | ||||
其他 | SI制單位 | 1 | ||||
其他 | 晶格結構 | 1 |
化學
主題 | 知識點 | 114年 | 113年 | 112年 | 111年 | 110年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物質之組成 | 相圖與三態變化 | 1 | 2 | |||
物質之組成 | 物質之分類 | |||||
物質之組成 | 物質之純化方法(層析) | 1 | 1 | |||
物質之組成 | 原子理論 | 1 | ||||
物質之組成 | 原子量與分子量 | |||||
元素週期表與物質性質 | 元素之特殊性質 | 1 | 1 | 1 | 1 | |
元素週期表與物質性質 | 元素之規律性 | 1 | ||||
元素週期表與物質性質 | 週期表分類與位置 | |||||
元素週期表與物質性質 | 化學鍵結與物種 | 1 | 3 | |||
元素週期表與物質性質 | 路易斯電子點式 | 1 | 1 | 1 | 1 | |
化學表示法 | 化學式與反應式 | 2 | 1 | |||
化學表示法 | 化學計量 | 2 | 1 | 1 | 5 | |
化學表示法 | 反應熱 | 1 | ||||
三大化學反應 | 酸鹼反應 | |||||
三大化學反應 | pH值計算 | |||||
三大化學反應 | 酸鹼指示劑應用 | 1 | 1 | 1 | ||
三大化學反應 | 氧化還原反應判斷 | 3 | 1 | 1 | ||
濃度與溶解度 | 濃度計算與單位換算 | 1 | 3 | |||
濃度與溶解度 | 溶解度相關探討 | 1 | 1 | |||
有機化學 | 生命體中有機物 | 1 | 1 | |||
有機化學 | 核酸結構組成 | 1 | ||||
有機化學 | 有機物(模型、異構、性質) | 1 | 2 | |||
化學與化工 | 環境相關議題 | |||||
化學與化工 | 能源相關議題 | 2 | ||||
化學與化工 | 材料相關議題 | |||||
化學與化工 | 界面活性劑 | |||||
其他 | 光化學反應 | 1 | ||||
其他 | 帶電粒子荷質比 | 1 | ||||
其他 | 勒沙特列原理 | 1 | ||||
其他 | 鉻六價的吸附實驗 | 1 | ||||
其他 | 實驗測量技巧 | 1 | ||||
其他 | 海水淡化方法(蒸餾) | 1 |